教师资格

您当前的位置:中华网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正文 教师资格地图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考点习题(13)

分类:教师资格 | 更新时间:2020-09-25 | 来源:转载


  【试题回顾】

  【解答题】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014上半年全国统考)

  【答案】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相关知识点】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在掌握道德知识基础上,可以对某些道德行为的善恶进行分析、评价,形成道德判断。

  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表现为:在确定道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道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

  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惰、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3.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设计实施活动,能加快个体品德的发展速度,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精心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和交往。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品德形成是学生能动地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多方面教育影响广泛多样,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不断前进。

  【15年考题模拟题】

  【单选题】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D。

责任编辑 : 柳花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