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思科认证和华为认证的区别

预约试听

课程介绍

发布时间:2018-09-27
昆山思科认证和华为认证的区别

思科认证CCNA-RS

昆山思科认证和华为认证的区别

CCNA路由交换方向认证,是Cisco认证体系的初级认证,定位于助理级别的网络通信工程师,CCNA具备对一个200人左右规模的网络进行单独设计、实施、部署、排错的能力。

三网IT教育

昆山思科认证和华为认证的区别

目前,三网提供的培训服务涉及Cisco,微软,Linux、Oracle和VMware高端 技术培训、Cisco 认证培训等技术领域,具体包括:R&S CCIE、Security CCIE、Voice CCIE、CCNP、CCSP、CCVP、CCNA、CCIP、RHCSA、RHCE、 RHCA、MCSE、MCITP、OCA、OCP、OCM、VCP等等。

思科CCIE-SEC直通车(安全)

昆山思科认证和华为认证的区别

思科CCIE-SEC直通车”课程涵盖思科安全 方向的所有初级、中级、高级课程知识,总共分为CCNA->CCNP->CCIE三个阶段,共10门课程,总课时为36天。课程设计由浅入深,适合具有 CCNP-RS基础的学员参加。
1.1 CCNA-SEC(包含1门课程,课时4.5天,9次晚班)
课程概述:包含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基础知识,PKI(证书)基础知识等。
1.2 CCNP-SEC(包含8门课程,课时31.5天,63次晚班)
课程概述:包含防火墙(ASA)、IPSecVPN、IKEv2、SSLVPN、入侵防御系统(IPS) 、网页安全代理(WSA)、AAA服务器(ACS),身份服务系统(ISE)的原理与配置、排错与分析等。
课程列表:
1) ASA:课时15次晚班    

2) IPSecVPN:课时16次晚班  

 3) IKEv2:课时4次晚班                          

 4) SSLVPN:课时3次晚班   

5) IPS:课时3次晚班   

6) WSA:课时3次晚班
7) ACS:课时11次晚班    

8) ISE:课时8次晚班
1.3 CCIE-SEC集训营(包含1门课程,课时8天,按需安排)
课程概述:包含CCIELAB考试的深度讲解。(按每套考题10小时左右时长讲解,目前 共四套)此部分课程择机集中安排进行,或按照视频 答疑方式进行。

互联网IP路由的逐跳全局**优化原则-Dijkstra算法证明



把周末写了一半的东西继续补齐了,实现了完美的一天。
我们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IP地址实在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统一的管理起来,无论从数据平面还 是从控制/管理平面上说都是这样。所以,IP协议被设计出来就是可扩展的。对于IP路由来讲,路由计算是逐跳进行的,当然也支持“源路由”选项,源路由就 是说数据在出发前就已经把路线规划好了,逐跳路由是IP路由的标准形式,也就是说,IP数据包是在路上即时规划路线的。
       我比较喜欢IP路由是因为这也是我旅行的方式,我喜欢旅行,但是我不喜欢事先订酒店,事先规划路线,导航等,我的方式是在路上看路牌前行,到了临时停下的 地方之后背着行囊找住处,然后走到哪算哪,这是一种说走就走且没有目的地的游荡...当然,IP数据包是有目的地的。


 


逐跳全局**优化

IP路由是在每一台路由器上逐跳路由的,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偌大一个互联网,该怎么相信这么多逐跳路由拼接起来的一条完整的路径确实是**优化的呢?答案显然是确定的,问题是怎么证明它。
 

路由算法

书 上讲,路由算法基本分为距离矢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各自的协议代表作就是RIP和OSPF(我就是靠着这两个找到的**份工作),确实是这样,但是从这 些算法的正确性的证明过程中,你就会发现,确实是“逐跳的**优化路由真的就是全局的**优化路由”。本文中我仅仅给出基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 Dijkstra算法的证明,因为**每台设备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是相同的,所以它是很好理解的。



 


Dijkstra算法正确性证明

首先要给出Dijkstra算法正确性的证明,才能进行后续的。毕竟,Dijkstra算法本身只是指导了step by step的操作步骤,并没没能证明这么折腾一圈得到的**短路径树中的每一条路径确实是**短的。而要想证明逐跳全局**优化原则,需要这个事实。


       下面的示意图给出了Dijkstra算法正确性的简单证明,详细完备的数学证明可以参照这个思路:
 



 

逐跳全局**优化的问题

下面的示意图点名了逐跳全局**优化的问题所在:
 


 



逐跳全局**优化的证明

下面的示意图给出了逐跳全局**优化的简单证明,证明方式多种多样,我这里给出的仅仅是其中一种:
 

 

附:Dijkstra算法的贪心模型

如 果我们在地上倒上一杯水,观察水摊开渗透的痕迹,就会理解Dijkstra算法,它确实是不证自明的。大自然是懒惰的,总是用**省力的方式行事,水分子在 落地那个点开始,在崎岖不平的地上由于重力(暂时不考虑其它分子力)沿着一定的路径到达一系列点,这些路径一定是**短路径。我们可以把地面的崎岖程度视为 路径的权值,这不就和Dijkstra算法模型一模一样吗?



相关推荐:


苏州思科认证培训   苏州思科认证培训班   苏州思科认证培训学校

上一篇:张家港思科认证考试中文
下一篇:苏州华为认证比思科难

昆山思科认证和华为认证的区别

课程价格:¥详询 市场价:¥详询

预约试听

其他试听课程

机构全部课程

有问题请留言

Copyright © 2006-2018 kaoshi.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