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新东方在线 > 新东方在线资讯 > “非牛”网友的103分托福备考心得

新东方在线

“非牛”网友的103分托福备考心得

发布时间:2017-02-07 来源:新东方在线 发布人:young

新东方在线0元免费畅学窗口

摘要:2010年1月16号,我103分的IBT。并不是传说中的牛人,但这次准备托福,可以算是我七年以来,为自己所做的最大努力。

1. 背景

我是一个浮躁的人。所以,能静下心来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初中的时候英语不错,但后来一直在走下坡路。人生没认真背过单词。六级裸考60分。2006年考GRE,没认真准备,非常低。当时托福倒是620 ,但也是吃老底 运气。在美国生活三年,听不懂课,提不出问题。主要和华人打交道。2009年11月底开始准备IBT,1月16号考。24 29 26 24。

2. 心态

其实所有的毅力问题和状态问题,统统是心理问题,而这件事常常被低估。经常看到有人抱怨:为什么我坚持不下来,为什么我记不住单词,为什么我总是没心情学习,为什么我紧张、抑郁、焦虑……其实,与其不断地寻找外部原因,还不如向内探寻,当你的心准备好了的时候,一切都会为你开路。

你在坛子里看的各种经验、各种方法,它们都是设计出来为人所用的,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你的。当你期望某种方法能取代你的努力和用心,为你带来成绩、前途和荣耀的时候,再好的方法给你,也无非是牛嚼牡丹。曾有童鞋问过我,“我刚刚跟读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口语还是没进步,是不是这方法没用?”我只能说,过于注重评价别人的方法时,你实际上是在表达,当你失败了,不怪你,怪那个教你的人。小聪明、找捷径,是对自己的一种懒惰的爱。我曾经这样做了二十多年,深感对不起自己。

我从小就是个虚荣浮躁的小孩,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依赖别人对我的评价而生存。当这条路越走越黑的时候,我的潜意识用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来折腾我。我特别喜欢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有一句台词,“人想活下去,总得站起来吧。”认真复习IBT,就是我站起来的第一步。我不敢说我已经完全沉下心了,因为二十多年的思考习惯,和生活中不断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103分已经让我感到很欣慰了。

心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复习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有很多时候,我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准备IBT的真正需求。比如我会逼自己非常痛苦心碎地背单词、为了凑遍数而跟读,听说有什么真经密笈,管它三七二十一,先下载了再说。这些行为的背景音就是,你看,我这么辛苦,就算考不好我也能安心。不负责任,掩耳盗铃。打个比方,有很多人排斥听写,因为它费时间。但如果真的有用的话,为什么不去花这个时间呢?你自己需要什么,只有你自己清楚。该听写,就去听写,该跟读,就去跟读,该背单词,就去背单词,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这就是一个gter的实事求是。如果我们对这一点的体会真正深刻,那么别人建议的招数已经不太重要。你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练习,只有你自己最知道。

3. 词汇

词汇是一切的基础,就像诸葛说的,一次性拿下必要的单词,就像虚竹突然间得到了七十年内力。在这一点上来说,我的小聪明在毅力上给我设置了障碍,屹今为止我从来没有把任何一本词汇书背完过。抗枯燥能力弱,这是多年小聪明的后遗症。我的词汇积累,来自初中课文,杂书,大学时反复看friends,在美国读书和工作。到现在为止,词汇少这个问题都在困扰我。这次考试的阅读和作文分数偏低,词汇少也是首罪。不过我对这些有限的词汇应用还算准,因为都是从实际中学到的。不论是口语还是作文,我也许不知道什么表达是正确的,但我通常看得出怎样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不会像令狐冲那样,被吸来的内力害得肚子疼。呵呵。所幸IBT对词汇的要求并不太高,临阵磨枪还能勉强应付。

因为我11月底开始准备,背单词已经来不及了。况且我的心态也还不ready。我只有把做题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全部抄到本子上,每天过几遍。因为有语境,特别是害我丢分的词,印象会格外深刻。再加上只要一个多月的短期记忆,所以很险地过了单词的底线。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中,传说中的“语感”究竟帮了我多大的忙,例如,阅读中的词汇题我几乎都不认识,但是猜错的几率却很小。还在准备IBT的筒子们,只要有可能的话,不要像我一样冒险。那些实在恶心单词、打死也背不下的筒子,也不要让你的焦虑控制你,从各方面想办法,100 也不是没可能的。

4. 阅读

因为词汇的硬伤,注定了阅读是我的弱项。我速度很慢,练习的时候,每篇超过20分钟是经常的事。我也试过先读主旨句,或是先看题再读原文。但那些方法对我都不奏效,往往错得更多。我只好老老实实地通读全文再做题。我每篇做过的文章都从头到尾再看一遍,抄生词,一遍读不懂的长难句也总结出来,每天过。复习IBT给我的另一大感想就是,总结你自己的东西,远比下载的任何资料都有用。那里有你曾经做错想错的东西,你的定式思维,你的弱项,你的生词,所有都是你自己的特色,我发现,每次再看这些难句时,总是在同样的地方卡壳或出错,这也通常是那些导致我丢分的地方。每天不断地过,慢慢地都看得顺了,弱点也在这个过程中弥补了。所以总结这些出过问题的句子,远比general的东西凑效。当然,买一本《杨鹏难句》,比一句句积累自己的库藏,看起来要快得多。见仁见智了。

阅读的题目,我也每道都总结,是什么题型,定位句在哪里,为什么错,当时的思维过程是怎样,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怎样,迷惑选项如何迷惑。每天这样分析三篇。慢慢的我发现,再读文章时,自动能感觉到出题点会在哪里,会有所取舍,速度提高了一点,也不需要经常翻回原文茫然地找定位了。笨人笨法,投入的心思多了,技巧也会水到渠成。到后期我有些懈怠,练习量有所减少,文勇阅读只做了一半多些。并且考前一周还闹焦虑,该把自己错过的都总结一遍的,也没做,无比心虚地上了考场。如果这样的工作继续做下去,像文勇说的,黄金阅读分析过三遍的话,应该不止24分。我在短期内训练阅读的经历也说明,总结自己是王道。如果一篇阅读的文章 题目,没有彻头彻尾地分析过的话,匆忙地跳到下一篇,又有什么用呢。

5. 听力

综合作文需要听力,口语3-6题也需要听力,这一项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听力得分,无非是这几点:听得懂,跟得上,记得下,找得着。听不懂,也许是关键的专业词不认得,听到一半了还在猜主题;也许是读音相近的词组,误以为是另一个;也许是没见过这种表达方式,以致于不懂句义;也许是原句太长太复杂,听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结构了,大脑空白。这些都只有通过听写才能真正进步。又或许是不熟悉外国人的语音语调,或是特定句子在特定语境下的作用。这类文化背景的知识,我是靠看美剧获得的。没时间的人呢,把TPO吃透了,应付IBT也够用。我曾经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对于有的文章,听原文的时候很费解,而听写又都写得对。这就是跟不上的问题了。因为对语言或话题不熟,某一句话慢慢放,我就听得懂,但需要时间,想想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实际听力中,说得太快,我的大脑跟不上。这个说白了是熟练度的问题,和我阅读速度慢是相关的,要靠跟读来培养语感。

至于记笔记,都知道这是一项技术活,哪里该写哪里该略,写的时候会不会漏听下一句,记下来的东西在做题时是否有用,定位词与正确改写是否能在笔记里找得着。这一项我是在总结题目中练习的。每次听写完一篇,我都把出题点标出来,提供信息的地方,正确选项改写的地方,都划出来。总结。这样做过许多篇之后,你再听原文录音,会有感觉,哪句话提示你,关键信息就要出现了;哪句话代表可能出题点;哪句话告诉你,接下来的几秒可以略听,放心记笔记。到后期,我明显感觉,记笔记写的字数量少了,但都是有用的信息。这些感觉都是自己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我一直以为,来自别人的经验都是异体蛋白,还是自己消化过的比较有用些。我花在每套TPO听力上的时间都非常多,首先做一遍题,再从头听一遍,找错题的出题点,再全文听写,核对,总结题目,抄生词,摘难句,重点地方加强记忆,再听读跟读数十遍。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但只有这样,我才觉得TPO材料没有被我用瞎了。

我必须隆重推荐诸葛的听写 听读 跟读。我觉得这套方法最根本的原理就是,逼自己犯错误。犯错误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听写,没有答案,你只能拼命听,听不懂也要猜。跟读,必须同步,所以你不知道下一步该说什么,你必须脑子里先有一个idea,然后才能听到正确答案。听读是检验成果。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定要摔跤,只有当你创造了,犯错了,改正了,这些知识才真正变成你的。拒绝犯错,面子挣到了,但等于是被人扶着走,考试的时候可没人扶你。

有些人为了图快,把听写略过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才是逼着你发现自己弱点的环节。就像我坚持总结自己的难句库一样,看起来笨笨费时间的,通常都是能给你真正提高的关键。曾经有几天,我觉得时间不够了,打算跳过听写,直接跟读。但明显觉得文章陌生,怎么读也读不熟,就算读熟了也是消化不良。后来就又捡起听写。有些同学反映,听读跟读时总是走神,我看就是因为没听写过的缘故。没有思考的过程,直接得到答案,那感觉就是别人的东西,你只是在机械地重复,无论如何不够扎实,也难怪会走神。听写确实费时间,可凡是能真正提高能力的方法,有哪一个不是用时间砸出来的呢?只要确保你的时间没白花,就赚到了。走神、机械重复,这些都是白花了时间与体力。我算是比较忠于听写的一个,基本坚持每篇听写,到后期,基本没有听不出来的地方了,时间也紧了,就是所有出现错题的文章都听写,自己听不懂的片段听写。诸葛的方法,每句限听三遍,不懂就放过。我比较轴,有的地方死命听十几遍。我的想法是,就算仍然听不懂,但我这么用心听了,它每个发音、每个细微的口腔变化都被我捕捉到,这时再看正确scripts,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任何东西换不来的。也只有这样,印象才深刻,也才真正有了进步。同时,我的拼写很弱,每次把记事本中的文字拷到word里时,红线绿线一大片,再一个个纠正修改的感觉,就像给电脑杀毒一样爽。到了中后期,我就基本不会出错了,核对听写也不用scripts了,靠自己就可以。这个进步一定是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换来的,如果只是不管不顾听写完一篇,不认真核对,或是核对出错的地方不去认真分析思考,那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所以,质量比数量更重要。03有一个做法我很欣赏,她不论是听写,还是跟读,都是只计时间,不计数量的。她不会给自己规定某天一定完成某套,而是5个小时认真做听写,听多少算多少。这种丢弃了功利心的学习方法,效率是最高的。

听读 跟读,造福了无数考生,包括我。如果认认真真执行这个方法一个月,听说读写四项都会有显著的提高。说起来,这一项我执行得还远远不够,有的段子只读了不到10遍,还完全不熟呢。如果真到诸葛所说的境界,读到几乎能背下来,那又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好方法摆在这里,至于有谁真正用到位了,那就只能看各人。我只想提醒一点过来人的经验:有一个时期,我很追求跟读的遍数,读到了20遍就好拿出去得瑟。那样就算多读10遍,也只是白白浪费体力。建议筒子们不要重蹈复辙,静下心来找自己发音和理解的弱点,改掉它,功利心要不得。还有童鞋说,规定自己必须几个小时之内完成跟读多少遍。你的心思都用在数数上面,怎么保证学习的质量呢?就算你用了3个小时才完成一篇,那一篇中该收获的也被你收获了,不是比1小时匆匆收尾的效果好吗?贪多嚼不烂。我自己在听读跟读的过程中,一个小窍门就是,试图把文章背下来。当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你知道接下来大概要谈什么,但是具体用哪句话哪个词,如何发音,你不知道。那就猜一个,下一秒钟被纠正。这样能保证你的精神时刻都集中在语言学习中。在整个跟读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接一个的“恍然大悟”,听读时也一样,保持自己的头脑处于一个wondering的状态,这样的模式,不是谁灌给你知识,而是你在求索。对于提高能力而言,求索比什么都重要。保质保量的听读 跟读,会让我们对这些学术性的句子组织熟悉,阅读中遇到不会陌生。并且当你需要用的时候,它会自动跳到脑海里来。这对作文与口语都有帮助。为什么牛人们都如此强调跟读,因为它对IBT要求的四项能力都有切实的提高。努力是一定要的,体力虚的同学,多吃几粒红枣补补气,呵呵。

6. 口语

都说,得听力者得天下,在我看来,得口语者亦可得天下。很同意李阳的理论,如果一句话你达到了能脱口而出的程度,那还怕读不懂、听不清、用不对吗?

我个人的口语算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积累的,高中的时候,曾经用复读的方法,狠狠修正过发音。后来看美剧一直注意模仿。发音是口语的基础。尽管ETS的评分标准里说,发音不重要,但我们中国人要了解,OG是针对全球的IBT考生的,而我们东亚人算是发音偏差的群体。印度人不用纠正口音,因为rater听得懂。我们呢?不要ETS说什么信什么,太拿自己不当外人了。

在小组互评口语时,我经常听到一些筒子的录音,很流利很充实,但我常常听到第20秒了才figure out他在说的是什么主题,或是,要倒回去听好几遍,才能分析出某处是什么词。rater不可能听多遍的,你的思路再清晰、例子再生动,他啥也听不清,你能指望得什么高分?

口音问题,复读是最有效的改进方法。短短一句话,把你的和标准的反复交替听,你就能发现区别。时间有限,没法都改,那就参加互改小组,看别人给提的意见,那些就是最影响你得分的地方。把包含那些语素的录音拿来,复读啊复读。比如有的人th和s不分,有的人n和l不分,有的人opinion这类极常用的词发不准,有的人吞音严重,有的人追求速度,导致全篇发音不清晰,诸如此类,每人不同。最害你的top 20%发音,不会太多的,把你的80%力量用在这部分上面。长期复习也是由一个个的短期组成的,所以战略要不断调整,always找出你最weak的20%,然后用80%的精力来对付它。复读可以用在听写之后,听读与跟读之前。挑自己薄弱的环节,重点复读。

OK,当口音不是大障碍了,接下来就是内容。所谓口才好,不是嘴厉害,而是脑子厉害。也就是说,流利度、内容全面、逻辑、细节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思维的问题。我的缺点之一就是容易紧张,所以“鹅”太多,这是一大扣分项。我尽量让内容详尽,观点新颖,分析深入,例子生动,逻辑严密,来弥补。最后的26分我觉得还是deserve的,呵呵。

1-2题,与独立作文有点像。强烈建议用自己写的段子,别去背模板。还是那句话,抄近路,会吃亏。每一个口语题,我都像是作文那样认真对待的,字斟句酌,一直说,直到说顺。每道题,理由一定要自己想,别人的只能做参考,背模板万万要不得。不断训练,思考理由,思维能力才会提升。如果在这里偷懒的话,那独立作文怎么应付呢?以后出国学习,需要写论文时,又该怎么应付呢?

我也试图做过这样的事:准备一段说辞,比如关于饭店,遇到任何话题都努力往这上面靠。这种方法,看起来很利于考试。实际上还是取巧。我听过别人这样的录音,无论如何掩饰,模板的痕迹是盖不住的。一听就知道是拼凑起来的45秒钟,没深度,不是有机体。正确的态度是,练习的时候,每段都认真对待。取巧的模板是用来对付考试的,而不是对付作业和练习。自己的每段录音,都认真总结,重复,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花了心血的创作,经由别人提意见完善过,只要重复,它们会很容易印到你脑子中去的,这就是你的模板,完全个人特色,自然,不死板。考试的时候如果需要,它会自动蹦出来。总之这种考察创造力的项目,练习的时候,不断挑战自己,考试就会轻松得多。

 

重点阅读:

新东方托福

新东方托福培训视频:

托福辅导

上一篇:两星期搞定托福107分的经验

下一篇:托福考试临场体验

相关阅读

老师推荐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