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正保会计网校 > 正保会计网校资讯 > 高级会计实务行政事业单位支出

直播课程
正保会计网校

高级会计实务行政事业单位支出

发布时间:2016-04-14 来源:正保会计网校 发布人:tusya

新人优惠券+免费课程赠送

正保会计网校高级会计师培训频道提供:本篇为高会考试《高级会计实务》第十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第六节重点精讲:会计处理,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行政事业单位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相关知识点】

1.支出的内容

2.行政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

3.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

【重点精讲】:行政事业单位支出

(一)支出的内容

行政单位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事业单位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相关链接】行政和事业单位支出类科目对比:

【提示】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取消了原制度中的结转自筹基建,分别归入经费支出和事业支出。

事业单位设置了”其他支出”科目,而行政单位并没有。

原事业单位制度中的“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科目取消,按照支出性质在事业支出、其他支出等支出科目中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行政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

1.行政单位各类支出

①经费支出主要是指行政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是行政单位的主体支出。行政单位经费支出应当分别按照“财政拨款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等分类进行明细核算。

②拨出经费主要是指行政单位向所属单位拨出的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如拨给所属单位的专项经费和补助经费等。

2.行政单位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行政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支付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应当再起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三)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与管理

1.事业单位各类支出

①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事业支出是事业单位的主体支出,应当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

②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属于非财政补助支出。

③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属于非财政补助支出。

④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⑤其他支出是指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经营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现金盘亏损失、资产处置损失、接受捐赠(调入)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等。如有专项资金支出,还应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事业单位支出的确认、计量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按照收付实现制,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应当正确归集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数;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或比例合理分摊。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界限,不能把经营支出列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事业单位不得将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用于经营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取得的项目(专项)资金,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上一篇:高级会计实务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1)

下一篇:高级会计实务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2)

相关阅读

老师推荐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