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高考培训班怎么样 > 高考英语教程

简单网校

高考英语教程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简单网校 发布人:tusya

高中全科精品视频课程免费试听3天

高考英语教程?高中网校推荐简单学习网和新东方在线,这两家网校选择哪个看你想找录播还是直播课程,录播去简单学习网,4 1互动教学,直播就去新东方在线,双师伴学,教学实力更强大!

网校简介:北京简单科技有限公司坚持“科技使学习更简单”的理念,专注于高中高中网络辅导业务。简单学习网由简单科技创办。简单学习网依托与北京大学共同研发的“CAT 智能引领互动教学国家专利技术”,在全国首创“互动封闭拟真课堂”。其独特之处在于:模拟真实课堂,基于智能错题本、课后练习和快速网络答疑,融名师系统讲授和“1对1”个别辅导为一体。旨在帮助全国的高中生“反复享受高考研究专家针对性辅导”,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实现理想。

简单学习网高中辅导视频试听

简单学习网名师授课

简单学习网的教师团队,都是全国名校的资深教师或毕业于北大清华有丰富经验的优秀老师。在简单课堂上,老师授课的重点不仅在传授知识,更聚焦在通过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乐趣、让学生掌握优秀方法、优秀的思维模式。

孟卫东:北京市重点高中物理特级教师。曾在各级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有三本独立编著的教学专著,以及合作主编、参编的教学参考书及教学参考资料十余册次。讲课有亲和力,时刻紧扣考试大纲,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解题,提高应试技巧。

丁益祥: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在《现代高等教育》、《数学通报》、《高中数学教学参考》、《高中数学》等全国30余家报刊上发表论文或文章18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中数学大全》、《高中数学补充教材》、《高中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等书籍50余部。所辅导过的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先后有7人获奖,另有4人曾在北京市高中生数学应用知识夏令营竞赛中获奖。

李俊和:高中英语特级教师。从教近三十年有丰富的备考经验,是各大教育电视台高考复习主讲教师之一,对高考有影响力的论著20余种。曾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高考英语节目主持人。

免费领取名师视频课>>>

简单学习网汇聚全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名校各科权威名师,在家24小时随时听,下载MP3带到学校听,打印讲义课前练,有问题答疑平台24小时答疑。

那购买多少课程合适呢?这是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而定的:

1、如果您的薄弱科目超过两个建议您选择套餐,

2、如果您的弱科仅有一个建议您自由选择课程。

如何使用效果会更好?

1、平时正常上课期间,建议同学养成每天记录当天没掌握知识点的习惯。

2、每周抽出2-3小时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集中的听课学习,每周的问题都及时解决,不影响后面的学习进度。

3、放长假或者寒暑假,则针对本时间段或者学期进行全面性的复习,温故而知新。

学习效果

截至2018年7月,全国各省市的正式注册学员近1700万,从网校走出188位中高考状元,万名学员被国家985、211类院校录取,连续10年学员满意度超过96%。

进步学员是否有奖励?

进步学生可在网上申请进步奖励。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同学,可奖励正式课程一门。

免费注册,领取800讲名师课程>>>

  原子物理

  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

  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 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三大类: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

上一篇:英语高考在线

下一篇:高考化学辅导网校

相关阅读

老师推荐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