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管理 > 宏观形势 >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后宏观经济趋势与制造业(企业)的应对

王传宝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后宏观经济趋势与制造业(企业)的应对

王传宝 / 宏观经济研究专家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宁波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培训目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之下,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内经济形势将走向何方?制造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机遇和形势变化?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受到巨大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企业应如何应对?

从怎么看、已遇见,到怎么办、怎么干,本课程研究新冠疫情的影响、疫后宏观经济趋势和2020国内经济形势,研究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分析疫情后经济形势及疫情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后提出制造业(企业)对抗疫情寒冬的应对策略。培训内容注重对企业家解疑答惑,主动应对疫情影响,转“危”为“机”。希望**本次培训,能够对企业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了解现状,突破困境和迎接未来带来启发,尤其要未雨绸缪,做好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下的预案。


课程大纲:

一、怎么看:医学专家对2020年新冠疫情发展的判断

1、2020年新冠疫情发展现状

——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

——世界疫情关键期

2、2020年新冠疫情发展趋势

(1)新冠疫情发展的三种可能性结果:乐观、悲观、稳健

(2)世界疫情蔓延,未来前景复杂迷茫


二、怎么看: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1、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几点预判

(1)现在面临的是短期冲击,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不改

——长期冲击:石油冲击

——长期冲击:新科技革命冲击

——短期冲击:非典、流感、新冠疫情等等

(2)解决完疫情冲击问题后,企业面临的问题大概率还是疫情发生前面对的问题

(3)对部分企业而言,疫情后就不用面对任何问题了,因为企业倒闭了

2、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020年新冠疫情比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的多

——有些影响是深远的

3、新冠疫情对国内各行业的影响

——服务业:旅游、电影、餐饮、文化、家政……

——制造业

——房地产

——汽车业

——外贸生产企业

——对互联网 行业是某种利好:无人、智能、线上等行业

——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大:复工复杂、艰难

4、长期看,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世界在撕裂

——供应链、产业链会受影响

5、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会不会大萧条?大衰退?

——疫情会持续多久?范围多大?

——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

——内需减少叠加外需减少

——乐观、基准、悲观三种情形


三、怎么看:疫情影响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2020年宏观经济预判

(一)疫情影响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1、客观判断经济发展趋势

2、克强指数看经济冷暖

3、PMI不容乐观

4、从PPI、CPI看通胀/通缩隐忧

5、当前宏观经济解读:GDP、就业、消费、投资、外贸、基建、房地产、资本市场等

(二)2020年宏观经济前景预判

1、增长率、消费、投资、进出口、就业、赤字等总体判断

2、谨防金融风险

3、2020年经济发展的新风险

4、2020年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6、两会会议精神解读

7、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台的主要经济政策解读

8、世界疫情会影响我国经济


四、早预判:疫情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

1、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总需求与总供给

2、经济增长的决定要素

3、需求三架马车分析

(1)消费

——消费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与消费结构升级的机制

——发展阶段与消费需求结构

——进一步刺激内需不易

(2)投资:民间投资告急

——投资效率越来越低

(3)出口:进出口增速回落

4、供给侧分析

(1)人口问题:未富先老

(2)资源环境问题

(3)科技创新问题:对创新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5、防止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6、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深刻变革

7、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来源

——城镇化没有完成

——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

——消费结构升级

8、近年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拐点

9、官方政策频出稳增长

——政府不是万能的。例如,节假日高速免费好心办坏事

10、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基本判断


五、已遇见: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一)新冠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

1、短期内疫情影响开工,稳增长压力较大

2、春节后企业开工复工推迟,生产增速放缓,企业成本负担较重

3、市场需求增速或将趋降

4、随着疫情得到不断控制,预计二、三季度制造业将不断回暖,不会影响中长期制造业运行态势。

5、疫情解除后,前期由于开工复工迟滞所积累的市场需求将集中释放,生产、投资与消费加快增长,带动经济回升。

6、经济中长期走势仍将受自身经济周期及结构变化的影响。

7、世界范围看,疫情影响复杂。供应链、产业链出问题。外需减弱,外贸订单减少。疫情**终对经济的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时间。

(二)制造业面临的五大困境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旧为短板

——缺乏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

2、产品价值链低,心比天高,利比纸薄

——高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

——一旦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面临的危机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

3、生产效率差

4、产业结构不合理,制度环境待优化

5、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服务体系不完善

(三)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1、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

2、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

3、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4、收入分配、要素市场配置

5、竞争政策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6、近14亿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7、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平台

(四)需求灭失还是需求推迟?

1、对经济(制造业)的影响还不能完全精确预计。

2、疫情缓解以后,我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将会释放,经济将出现补偿性恢复。

3、需求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并且前期压制越大,后续需求的释放力度会越强。2020年中国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增长稳就业的核心动能为基建以及地产。


六、怎么办:制造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如果因为授课时长原因,这部分可不讲,或者略讲

(一)充分利用政府已经或者将要推出的财政金融政策

1、货币政策:降息,扩张货币

2、财税政策:财政刺激

3、税收政策:税收减免

4、信贷政策:银行减息,贷款展期

5、房租政策:减免房租

6、社保政策

7、保险政策

8、维护产业链

9、尽快利用当前政策,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很可能有些财政支持难以长期保持

(二)充分利用中央各部委、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

1、充分利用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各部委政策

2、充分利用本省市出台的应对疫情的扶持政策

——积极研究,主动对接

——配合政府,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做好政策优惠的申报工作

(三)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措施

1、合理申请贷款展期(1-3个月)

2、在允许范围内,申请降低贷款利率、利息减让、服务费减免等

3、向银行展示实力,发展前景好,基本业务好,争取银行给予扶持


七、怎么干:制造企业对抗疫情寒冬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应争取尽快复工,积极自救

——一定要有订单,有业务,否则复工无法复产

——注意复工步骤

——制造企业的复工要求

(二)企业应积极应对,不能等靠要

1、疫情活下去**要务:现金流

2、疫情下的组织模式、业务模式创新

3、疫情下的员工管理模式

4、开源节流

5、SWOT分析:利用机遇,发扬优势,应对威胁和风险,补齐短板

6、针对经销商的支持和补贴措施

(三)夯实实力,转危为机

1、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作为

2、要做到:安心、静心、信心

3、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4、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利用疫情造成的“空窗期”,审视原有业务存在的问题,冷静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提升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5、深耕细作、比拼内功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低成本优势向高效率和技术优势转变,只有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出路。

6、多元化,抗风险

7、聚焦主业,做大做强

8、技术突破

9、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资本管理精细化水平

10、培养自身的卓越运营能力,以管理风险和不确定性

11、打造敏捷灵活的业务版图

(四)转“危”为“机”:企业对抗疫情寒冬的“四步曲”

1、**步:做好防守

2、第二步:存活下来

3、第三步:准备抄底:发现新趋势

4、第四步:乘胜进攻

(五)未雨绸缪:做好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下的预案


上一篇: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后宏观经济趋势与航空运输业的应对 下一篇: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