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素养 > 综合素养 > 《志愿者责任与精神》

邓艳

《志愿者责任与精神》

邓艳 / 全国首批高级公共关系、企业品牌 形象建设讲师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深圳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背景

本课程帮助学员了解并把握有关自愿者涵义、特征,从事志愿者的意义,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志愿者和负责人的职业人,以此提升学员的心理修炼,令学员能在志愿者工作中收获付出快乐的同时让自己有成长,更好的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有效达成个人、团队、企业的共赢局面。

课程大纲

**部分:破冰训练—-关于信念与爱心

1、 分享:学习目的

2、 体验/分享:一分钟相互“认识”

3、 知识/点评:信念/行为/成果

4、 体验/分享:十指交叉

5、 感召分组/感召教练

6、 宣读基本守则

7、 体验/贯穿全程活动:小主人与小天使

8、 体验:镜子舞/找死党

9、 体验/分享:A/B对话

10、 分享:投入/收获

11、 作业:开创一段新的人际关系


第二部分:提升素养—关于志愿者

1、 志愿者概述

(1)“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译法,也叫“志愿者”,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本质是服务社会,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 

(2)义工这个名称和概念由西方引入,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的个人或群体。联合国把每年的 12月 5日定为世界义工日。
(3)我国习惯称作志愿者。其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个人或群体。

2、 志愿者特征

(1)自愿性  
必须是出自自觉的愿望,具有自择权力的;成为义工完全是自发自觉的行为,不带有任何强迫性,义工也随时有权利终止义工活动,退出义工组织。  
(2) 利他性 
是以奉献利他为主,不可以片面强调自利。  
(3) 无偿性  
不应该附带外在酬劳的期望,义工活动通常不会获得劳动报酬,不存在被雇佣关系。  
(4)业余性  
志愿者活动主要为业余时间完成,不可以因为从事义工活动而影响本职工作。  
(5) 组织性  
必须遵守守则,接受一定程度的管理和约束,使得义工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合法的进行。 
(6)公益性  
主要为公益性活动,关注和促进行业发展,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发展,协调社会矛盾

3、 志愿者意义

(1)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促进社会进步

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4、 志愿者职业道德(包括志愿者工作与志愿者本职工作两方面)

**自愿活动提升对自身本职工作的认识

培训方式:**游戏活动体验工作需要的积极主动、快乐付出、珍惜感恩、忠诚敬业、与企业共赢心态

当我们愿意去帮助他人并且不计较任何报酬的时候,我们更会在自身的工作中收获到工作的乐趣,更能正确认识工作的定位、意义以及付出与负责任的心态。


第三部分:修炼内在—关于志愿者责任

1、对志愿者工作的责任

(1)义工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义工不可轻率作出承诺,但对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心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覆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

2、对志愿服务对象的责任

(1)应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心理和"救世主"的态度。

(2)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常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应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

(3)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资料。

(4)要尽量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

3、对志愿者本职工作的责任

培训方式:**游戏活动体验关于信任团队、创造可能性、重视承诺与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第四部分:人格升华---关于志愿者精神

1、志愿者精神的涵义

是在个人的精力和背景、在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基础上产生的对自我的积极定位,对社会、人类及自然的积极认识与评价,以及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价值取向。总之,自愿者精神是个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2、国际上给志愿精神的定义

(1)必须是志愿

(2)不为报酬

(3)利他

3、志愿者精神的内容

(1)奉献

(2)友爱

(3)互助

(4)进步

4、志愿者的五层境界

  **层: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初为志愿者深直接的感受,在帮助别人后,看到别人获得快乐自己因此也很快乐.。

  第二层:身为义工,心是义工。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哪里,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随时随地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服务社会.。

  第三层:关爱他人,关爱自己。义工是爱的群体,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爱和关心,去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

  第四层:发动社会,服务社会。用我们的影响力去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都来关心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

  第五层:生命不息,奋斗不已。送人玫瑰,传播文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志愿者精神将持续永远。

上一篇: 《从业精神塑造》 下一篇:《魅力女性与和谐家庭》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