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校> 中公网校> 中公网校动态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中学生心理辅导

    一、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提供信息、改变环境等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优化其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情绪与人际关系辅导及职业选择辅导。 (一)学习辅导 影响学生学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师角色心理和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教师角色是指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并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也即教师角色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团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同时包含着许多社会期望教师个体应表现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的心理角色 1.传道者角色。教师具有传递社会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资料整理十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遗传对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资料整理七:中学德育的原则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我国中学德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二)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原则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

    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作用和外部动机作用。内部动机作用是指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不需要施加外力的影响。外部动机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或学习者以外的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资料整理十三:人格概述

    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影响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建构。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资料整理六: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2016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导:亲子关系的发展

    儿童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的发展 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资料整理九: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道德判断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他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他认为,儿童道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资料整理五: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 就个体而言,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当它们逐渐被学生所接受或内化时,就可以称之为自律,学生就能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一、课堂

    栏目:教师资格2016-04-25